
1935年,周恩来给一支只有400多人的游击队下达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:“不惜一切代价十大配资公司,保护主力部队的转移。”
周恩来在给这支游击队下达了战斗命令后,却一直没有发布“撤退令”,直到1947年,这支队伍才终于听到了撤退的号角……
“同志们好,我是周恩来,代表中央来向大家下达战斗任务!”
留着长胡须,满面风尘的周恩来站在临时搭建的小台子上,激昂地对着台下的400多名战士说。
这支游击队是中央临时组建的,之前在湘江战役中,一支三百人的连队遭到重创,部队失去了组织,剩下了一百多人。
毛主席决定,以这支队伍为基础,再从其他队伍中抽调三百人补充进来。
得知主席的指示后,彭德怀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咬牙说道:“我出三百人!再加一个徐策!”
展开剩余74%徐策是红三军团的一名师政委,政治立场坚定,工作能力很强,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猛将。
毛主席将这三百人和之前剩下的一百多人合并,组成了一支规模为400多人的游击队,这就是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”!
请记住这个名字,它代表着一支英雄的队伍!
在“四渡赤水”之前,必须派出几支部队作为诱饵,迷惑国军,制造红军主力在川南地区“遍地开花”的假象,让蒋介石难以分辨出红军的主力究竟在哪里。
川南游击纵队就是作为这种“诱饵”而存在的。出发前,周恩来强忍着心中的痛苦,告诫队伍:“同志们,等主力部队一脱离敌人,就立即通知你们撤退!”
然而,那个“撤退命令”却迟迟未能到来,直到12年后的1947年……
川南游击纵队到达泸县后,当地的一支绿林武装在王逸涛的带领下加入了队伍,人数从原来的400多增加到了600多。
由于王逸涛有过多次战斗经验,而且熟悉川南的地形,大家便让他担任了司令,而徐策则担任了政委,这一决定为游击队的最终覆灭埋下了隐患。
王逸涛的革命立场并不坚定,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,他产生了叛变的念头。
当时,红军主力已经远去,游击队被敌人重重包围,遭到消灭已是时间问题,王逸涛趁机投降国民党,并带领国民党的民团来围剿川南游击纵队。
在王逸涛的指挥下,川南游击纵队被反动民团打得节节败退,几乎全军覆没,政委徐策被滇军乱刀砍死,副政委张凤光也不幸阵亡。
在这危急时刻,川南特委副书记余泽鸿接任政委,带领剩余的战士们继续与反动民团进行殊死搏斗。
双方的实力差距极为悬殊,到了1935年12月,余泽鸿也不幸牺牲,川南游击纵队再次陷入了绝境。
世人都知道苏联的政委伟大,却很少有人知道红军政委同样伟大。
经过几次自杀式的进攻后,游击队只剩下了17人,他们躲进了深山中,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,并在参谋长刘复初的带领下扩展到了1000多人。
可惜,为了配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动,刘复初带领队伍再次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。
激战中十大配资公司,只有零星的战士逃了出来,他们在深山中重新集结,并坚持在敌后展开游击战斗,直到1947年,终于听到了撤退的号角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